咨询热线

400-6727-800


大客户专线

18033338362

技术文章 ARTICLE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光伏超强紫外光老化箱的操作规范:样品摆放、测试周期与数据解读

光伏超强紫外光老化箱的操作规范:样品摆放、测试周期与数据解读

更新时间:2025-11-17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0
   在光伏组件的研发与质量控制中,光伏超强紫外光老化箱是模拟紫外线辐射环境的关键设备。其规范操作直接关系到测试结果的可靠性,而样品摆放、测试周期设定及数据解读是三大核心环节。
 
  一、样品摆放:均匀受光与空间优化
 
  样品的摆放需严格遵循"暴露面大、遮挡最小化"原则。首先,组件测试面(通常为玻璃正面)应正对光源,确保与紫外灯管垂直距离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(常见为10-50cm,具体以辐照度校准值为准)。多片样品测试时,需保持5-10cm间隔,避免相互遮挡形成阴影区;若采用多层托盘,每层间距应保证上下层受光均匀性,建议通过辐照度分布图验证。非测试面(如背板)需用铝箔或遮光罩包裹,防止散射光干扰主测试面。特殊结构组件(如双玻、柔性组件)需调整固定夹具角度,确保边缘与主体同步老化。摆放后需空载运行30分钟,通过辐照传感器校准实际接收剂量。
 
  二、测试周期:分级暴露与动态调整
 
  标准测试周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:预处理(1-2小时,稳定温度湿度)、主测试(根据IEC61215或UL1703标准,累计紫外辐照量≥15kWh/m²,相当于户外5-8年暴露量)、强化阶段(可选,辐照强度提升至1.2倍基准值,持续24-48小时)。实际周期需结合组件类型调整:单晶硅组件可适当延长至20kWh/m²,薄膜组件因抗UV能力较弱,建议缩短单次连续暴露时间并增加冷却间隔。关键控制点是每24小时记录一次黑板温度(BPT,通常维持60±5℃)和相对湿度(RH,50%-80%),当检测到辐照度衰减超过5%时,必须立即更换灯管并重新校准。
 
  三、数据解读:失效模式与性能关联
 
  测试结束后,需从外观、电性能、材料降解三个维度分析数据。外观检查重点记录:玻璃表面粉化(颗粒脱落面积>0.1%即不合格)、EVA胶膜黄变指数(ΔYI>3视为显著老化)、焊带腐蚀(出现红锈点即为电化学迁移失效)。电性能方面,对比老化前后IV曲线,若最大功率衰减>5%或填充因子(FF)下降>3%,则判定绝缘性能或载流子迁移受阻。微观数据分析(如FTIR检测EVA交联度变化、SEM观察封装材料界面裂纹)可定位具体降解机理。值得注意的是,若发现边缘密封失效早于中心区域,可能提示边框设计存在应力集中问题;而焊带与汇流条连接处优先腐蚀,则反映焊接工艺缺陷。
 
  规范操作光伏超强紫外光老化箱不仅是执行标准流程,更是通过精准控制变量揭示组件耐候性极限的科学实践。只有严格把控样品状态、周期参数与数据逻辑链,才能为光伏产品的长期可靠性提供有效预测依据。
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
  • 联系人:陈燕/业务主管
  • 电话:18033338362
  • Email:apkjcss@foxmail.com
  • 地址:东莞市常平镇万布路53号千洪产业园B栋
关注我们
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了解更多信息

版权所有©2025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粤ICP备14102013号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总访问量:155054
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